#閱讀運動
#用閱讀當最好的身教
好書分享《杏林筆記2》
作者是賴其萬醫生,在這本散文集中,可以看到他在書中有四種身分:醫生、醫生的老師、病患、病患家屬,而這四種角色的變化轉換成在他行醫路上的生命沉思,書中也有很大的篇幅在生命最後階段的安寧醫療,在台灣現今老年化社會中會是很重要的省思。
對於「白色巨塔」都有種僵硬拘謹的感覺,有次家人住院我去照顧,那天約好要照核磁共振MRI,安眠藥也打了,時間到了卻沒人來接,我到了醫護站詢問,才發現根本沒有約好!那我家人現在昏昏沉沉到底是為了什麼!於是我站在醫護站堅持該做的檢查就該做,看著他們來來回回確認,助理打給醫生(用英文而且很小聲)說:「不然改照電腦斷層CT!」,我在旁邊馬上說:「不是,我家人需要的是MRI。」,反正,很像電影演的,我繼續站著,旁邊的人來來去去,不管怎樣,我就是站在那,等他給我答案,最後家人做到了檢查,等到了其他家人下班來接手後,我的堅強就破洞了,跑去樓梯間大哭(那時候還小)。那次後,我本來要寫信給院長信箱,但是沒有,因為之後還要回診,哈,我還記得預計要寫的信中有一句『不求視病猶親,只求尊重。』如果不是我剛好聽得懂英文,還要剛好聽得懂那些專業名詞的英文,那天做的檢查會是什麼?
很欣賞賴醫生非常重視醫院對病人的關懷,我也很期待有這樣的改變,所以身為醫療界的一個小小螺絲釘的我,努力以這句:『親切的態度與關懷是無法取代的臨床技巧。』而兢兢業業著。
也歡迎大家分享你的好書分享喔~